Skip to content
Close
AdminJan 3, 2020 12:00:00 AM2 min read

社区大学学生到台湾金钟奖得主

点击链接了解讲座详情 → https://m.lizhiweike.com/lecture2/13021515

各位朋友好,我是Charlene,中文名字是史筱筠。首先谢谢野火教育的邀请,今天很荣幸可以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我个人在美国的留学经验,也会谈谈中美艺术教育的差异,还有申请美国艺术学院时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我在这边犯过的一些错误也会跟大家分享,希望未来到美国读书的学生不会重蹈覆辙。

我高中毕业来到美国,在欧蒂思艺术与设计学院取得艺术学士,然后在加州艺术学院取得电影动画硕士。我的名片是视觉艺术家,大部分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纪录片、纪实片的导演和制片。

我为国家地理频道做过几十部纪实片,也帮Discovery和日本的NHK等很多国际频道制作过纪实片。我曾经帮国家地理频道和央视重新包装制作一部讲春晚的纪录片,片名叫做“透视内幕:春晚”。也有很多人知道我早期还做过动画片和实验影片的导演。

我制作过的影片曾经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台北电影节的首奖,台湾的金穗奖最佳动画、金钟奖最佳剪辑、金马奖最佳短片入围等。同时我的作品还获得过很多国际奖项,包括纽约国际短片影展、旧金山国际影展、夏威夷国际影展,还有很多欧洲的影展。

同时我也画图做一些装饰艺术,我的艺术作品曾经在台中美术馆和美国的圣塔巴巴美术馆等很多地方展出。我也曾经在法国巴黎居住六个月,所以当时也有在巴黎做过一些展览。我做过不少艺术工作,但其实他们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也跟我整个艺术背景的养成有很大的关联。

若有学生选择艺术相关道路,我要恭喜他/她选择了一条跟一般人不太一样的道路。因为这条路会充满很多崎岖和惊喜。有些家长可能会先担忧做艺术会不会得不到收入,但是我觉得艺术相关领域的工作真的非常多,要填饱肚子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在现在网络时代,美学和创意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重视。可以看到很多科技跟艺术的结合,新媒体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比如动画、多媒体影像。不过要靠艺术发大财几率会应该较小,但话说回来,我觉得想要发大财应该也不会来学艺术。

走进艺术这个行业之前,我认为需要了解艺术相关领域跟很多其他的职业的不同。艺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是考试考到多少分就可以成为一名艺术家,也不是画的很像达尔文或毕卡索就会取得成功。在艺术圈,成功的定义本身是没有什么路线可以追寻。

你当然还是要很努力,同时也要有天分,可是艺术的规则却会随着时代一直不断地改变,而且它常常是带领着时代先做改变,有时侯甚至是完全没有逻辑,完全不能够让人理解。但是这也是艺术有趣的地方,它会带着人们一直提出问题,让人们可以脱离一成不变的生活,去思考、去想象。而且这个行业是可以一直做到很久,艺术家可以永远不用退休。

我做过不少艺术工作,其实它们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也与我整个艺术背景的养成有很大的关联。我会选择艺术这条路是有家学渊源,我祖父一直都很热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我母亲是台湾艺专毕业,在台湾算是小有名气的专业水墨和书法家,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从懂事时起我就开始画图和写书法,高中在台湾念艺术高中。

高中毕业后我来到美国,为什么会选择来美国读艺术呢?第一,美国的学制跟台湾比较接近(国中、高中、大学四年)。学生如果去欧洲读书,像是法国的一些艺术学院,可能就要多读几年,因为还要学习非英文的其他语言。第二,20世纪初期开始,世界艺术中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北美大陆,也就是美国。最早大家都是去纽约,后来慢慢到其他的大城市,像芝加哥、旧金山和洛杉矶的艺术风气也就越来越盛行。

当时我有点懵懵懂懂、误打误撞的来到了美国。我应该是最早一批90年代从台湾来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当时台湾高中毕业来美国读书的人还不多,而且还没有网络资讯。所以那时候来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其实都是一头雾水,我父母亲比我更不清楚美国这里的状况,想要帮我也完全使不上力,不像现在有野火教育这样的机构可以让学生们幸运的不用走一些冤枉路!

我初来美国时英文不是很好,所以先念了一个学期的语言学校,这是我刚刚讲的所谓的冤枉路。因为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可以直接申请社区大学,在社区大学里面也有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外语)的课程。在社区大学,英语课程和通识科目一起读,要比单独读语言学校要便宜很多,而且内容也比较好。所以除非英文基础太差,否则我不建议专门来美国读语言学校,可以直接从社区大学开始。

到美国的挑战除了语言还有中美文化差异。我刚到美国是先到南部的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因为当时幻想那边的中国华人比较少,可以快速提高英文。我与一位美国黑人住同一个寝室,周末学校还安排接待家庭来照顾我,虽然他们对我都不错,可是我觉得文化上面的差异还是很大。对一个十八九岁,从未出过远门的人来说,我感受到很大的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来自生活、学业、宗教、政治各个层面。再加德克萨斯州的大部分人又比较保守,于是亚洲人自己组成小团体,韩国、日本人、中国台湾,各自分开但偶尔彼此也会有交流。

文化的不适应体现在饮食上也非常明显。我那时常常在学校餐厅吃完很难吃的晚餐,再到学校的公用厨房煮泡面,能够吃到泡面对留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幸福。所以我是来美国以后才发现“吃”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这也是文化上和食物上的差异。再者,亚洲人本来个性就比较含蓄,讲话可能比较拐弯抹角,所以我一开始来也很不习惯美国人的方式。我后来才适应,如果有人称赞我漂亮,我就谢谢他;如果有人称赞我作品,我就说我也这么觉得。但是这些都是后来美国好一阵子以后才慢慢学会改变的。

我读了半年的语言学校,转学到洛杉矶的圣莫妮卡学院。我来到洛杉矶以后住在一对美国老夫妻家,小区环境很好,老夫妻对我也很好,我当时觉得很幸福。居住的环境很不错,常常可以对着窗外看到跑来跑去的小松鼠。可就是住了几个月以后,我就出了一个不小的车祸。由于对美国的法律不熟悉,保险也不了解,所以我和很多留学生一样,一出事会觉得闯了大祸很糟糕,而且还不敢跟家里说。虽然后来我的保险理赔了对方,车祸事情算是侥幸的圆满结束,但我觉得住在美国老夫妻家不能交到互相帮助的朋友,感觉还是太寂寞了,于是我决定搬出去跟其他同学住在一起。

后来我搬去跟另外三名社区大学的同学一起住。我们当时有四个人,一个瑞典男生,一个是新加坡长大的印尼男生,一个是香港女生,然后就是我。他们英文都不错,但又不是美国本土人,所以会有同理心,跟我讲话会比较慢,会解释给我听。在一年内,我不但英文进步神速,觉得思想也茅塞顿开,了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在美国这样的大熔炉里面,你可以认识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些朋友身上,我们彼此可以学习到对方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也学习到开放和包容,我觉得这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来说有很大帮助。

所谓出外靠朋友,后来我们就真的互相照顾帮忙。我们四人虽然只同住短短一年,但我们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有联络。当时我们四个在社区大学所学都不同,后来也都转学到自己理想的学校。其中,瑞典男生念了UCLA的心理系,印尼男生去了USC的商学院,香港女生去一家不错的私立大学读行销专业,我也在读了一年社区大学后成功转学到Otis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欧蒂斯艺术与设计学院)读艺术。

现在说下社区大学转学的注意事项。有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在社区大学读完大部分通识科目才能够转学,而很多艺术学院就根本不收转学生。所以即使读完两年社区大学,也只可以转部分学分,而有些学校只收大二生。从社区大学计划转学的学生要注意,每所学校的规则不同,也会有逐年改变的情况,这也是野火教育能够给予协助的地方。

在社区大学的一年时间,我修完通识科目,完成申请艺术学校的作品,走访计划申请的学校,最后做出决定哪所学校和科系更适合我。同时,这段时间我的英文也奠定了较好基础。所以,在社区大学这一年对我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英文除了口语之外,听说读写当然也非常重要。我和外国室友们住在一起,英文进步只限于口语。我因为要立志做一个艺术家,就觉得英文写作可以不用花太多心思,认为可以和一直都不太学数学一样,但是,这些都是我人生犯的很大的错误。

在念社区大学的时候,ESL是按照级别划分,我自己觉得成绩不错,又不想要浪费太多时间,所以在升级过程中直接选择较高级的英文课程。其实老师觉得我英文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只能升一级,但我自己就直接跳了好几级。从此,我的英文写作就脱节了,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当初脱节的内容无论怎么补都补不起来。我没有预料到有一天会去拍国际频道的纪录片,有超过十年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写英文脚本,同时我还要控管预算,所以当初英文和数学没有认真学,都需要变本加厉补回来。

讲到申请艺术学校,我要从中美艺术教育的差别说起。虽然我从小学画,高中也是读艺术高中,但我还是无法直接申请到好的艺术学院。因为华人的艺术教育比较传统的,重视基本功,尤其学校教学更注重传授技巧。我曾在一间艺术教室打工,在里面教小朋友画画,大部分都是华人的孩子。教室有一面大透明玻璃,每位家长都站在玻璃外面看。看到自己孩子画不好了,还有家长会跑进来手把手帮忙。这样的方式怎么可能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了自己的想法,长大要有创造力就很苦难。

我曾经也在洛杉矶的一所高中教授美术,我常常跟学生说,你如果要把一个苹果画得像很容易,你只需每天练习,总有一天你可以画得跟苹果一模一样。但是你如果要把一个苹果画得不像,但是你要让人家知道画的是苹果,那就难了,创意的意思其实就是这样。

虽然我个人觉得传统和基本功很重要,但包袱很重,有时候要把这些包袱丢掉不容易。这些包袱抽象地说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儒家的伦理道德和礼义廉耻,在艺术品里面具象的说可能就有所谓的讲气。在之后我也认知到颜料和画笔只是一个媒介,就像是画图是创作的一个媒介。写作是一种媒介,音乐是一种媒介,他们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我会选择在不同的媒介中游走,因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主题下,我认为选择最适合自己当时的媒材非常重要。

美是很主观的,画的像或是不像,美或者不美,其实都是见仁见智,重要的是创意。创意通常是要走在传统和规范的框架外,不见得是背道而驰,而是要与众不同。欧美很多美学的教育是实践在生活里的,从小就培养的。他们比较注重独立思考,所以拥有个人风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做一件作品的动机和酝酿过程相对来说也比较重要,甚至比结果更重要。他们很重视学生去思考辩论,阐述自己作品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只有技法而已!

我研究生读的加州艺术学院是全美排名前十名的艺术学院,它的纯艺术科系是没有素描课的,这就是中美教育不同的一个范例。因为在艺术的领域里,临摹是抄袭,抄袭就是没有创意,所以颠覆传统和强调创意是西方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环。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强项,技法好要苦练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就像我母亲每天要求我练习书法、画国、背诵唐诗三百首等,我在高中每天苦练素描水彩等,都是后来创作的养分。

所以,传统很重要,不能完全的摒弃它,但同时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处在的社会和世界是什么样子,艺术已经走到了什么阶段,要能够去思考怎么样运用我们的强项,而不是完全拘泥在传统的规则下。

我大学时的作品常常运用到很多我从小得到的养分,水墨书法一直影响我的创作很深。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有一种需要把它发扬光大的使命,但是这种使命同时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也就是传统和新时代观念之间的一种挣扎。就像我渴望获取完全的自由,但常常又被传统观念所牵绊。所以这些挣扎都会在我的作品里出现。

我在加州艺术学院读电影系的实验动画专业,我当时的作品是用水墨在宣纸上面制作。虽然技术上用的是水墨和宣纸,但是内容却是比较当代和前卫。这部影片的片名叫做《女子》,讲述一个小女孩成长为女人要面对的过程,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故事。整个影片没有台词,是很意象的,后来也得到了台北电影节的首奖,拿到了100万的台币,可能是24万人民币左右。因为当时得了很多奖金,我继续拍第二部自己的实验片,讲述当时罹患忧郁症的父亲,记录他跟我之间的故事。结合水墨和宣纸一张一张用底片拍摄,这部影片在世界各地也得到很多的奖项,也是因为这部影片让我从原本做动画跨入到做纪实片的领域。

要申请美国艺术学院,不代表我们一定要完全迎合他们的口味,但是也不能完全把中国的一套一成不变的搬来。所以在准备作品的时候,应该要稍微思考一下,你要怎样才能够脱颖而出,怎样比较创新,而不是一味单纯的技法而已!每个学校的校风会稍有不同,由此对入学申请的要求也会不一样,有一些学校除了要求基本的素描水彩粉彩设计,还可以提交曾经拍摄的录像、摄影、雕塑等等,甚至连平常练习的速写本也可以,不见得是要学校给的这种功课才能够拿来做申请。

另外,申请学校通常还会需要艺术家的自述。我认为艺术家最重要就是要能够诚实面对自己,先诚实面对自己才会有诚实的作品,所以这在艺术家自述里面很重要。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风格,但是你可以写明为什么会选择要走艺术这条路,以及成长过程中什么影响你对艺术产生兴趣。

推荐信也很重要,学校通常都会要求两封推荐信。我建议是由认识你作品的老师或者长辈帮助写推荐信,只有真正了解你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效果。而且到了美国以后,很多工作机会,或是申请奖学金,甚至有时候租房子,都会需要有推荐人。

美国好的艺术学校有很多,每所学校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特色,科系也很多样,除了纯艺术的科系,还有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插画、动画、多媒体、电影配乐音效、剧场舞台等等,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去认识。其次,每所学校的优势也不同,有人喜欢美丽的校园,有人喜欢下雪的地方,有人喜欢跟随曾经出名的一些艺术家;有的学校风气比较自由或是严格,所以我建议在申请之前要去做一些功课,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亲自去学校看看,跟里面的老师和学生聊一聊,因为这些人可能就是你未来人生里面很重要的师长和朋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对想来美国念书,尤其是想来读艺术的同学有一点点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想走的路。

RELATED ARTICLES

Book a free consultation with our experts!